本次“太空跳伞”活动的发起人及挑战者——国内 80 后创业者、奥图科技创始人兼 CEO 、宇宙探索科技董事长叶晨光,于 2016 年 5 月,在美国打破了“华人跳伞万米最高纪录”。 本次活动依托中国人自己的航天技术支持,并联合相关国家技术部门、民营航天领域领头企业,共同打造属于国人自己的“太空跳伞”事件。活动总名誉顾问、“嫦娥之父”欧阳院士 提到 “中国人必须走出临近太空的第一步。随着民营航天蓬勃发展,军民融合将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”。 据了解,叶晨光目前正在接受宇航员身体素质训练,且拥有国际 UPSA 跳伞高级执照,以及数十小时的风洞训练经验。
图为“太空跳伞”挑战者叶晨光在介绍“黄龙号”太空舱
本次“太空跳伞”挑战将采用氦气球的厚度为 0.0006 毫米、直径近 200 米、高度 55 层楼高、气球表面积 53000 平方米、在抵达最高点预计膨胀为 130 万立方米左右的圆型气球,其重量在未充气前达到近 2 吨。上升过程中,氦气球携带近 1 吨重量的太空舱,抵达预计突破的世界最高高度 43000 米,进行临近太空跳伞。 挑战者将穿着依托国家航天技术合作研制的最新“飞鹰”系列太空跳伞服,从 43 公里的高空跳回地球。如能突破此高度,中国国人将在临近空间创造至少 3 项世界纪录——世界最高高度、自由落体时间最长和自由落体距离最长的纪录。据透露,该挑战活动将有可能会在初始极速自由落体下坠的过程当中,突破音速,形成音障。而届时收集到的这些珍贵数据,将会对中国下一代具有逃生功能的火箭设计有举足轻重的意义,航天员可以在火箭出现问题之前,进行弹射并通过高空跳伞安全回落地球。
用于实现太空跳伞项目的“黄龙号”太空舱,是由宇宙探索公司和北交大本质空间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,名字寓意为新一代炎黄子孙的黄皮肤龙之传人。它 的骨架材料是铬钼钢,外围是玻璃纤维和环氧漆与防火涂料;其耐寒和轻便适用于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,舱内包含有 地面通信系统、半增压系统、保温系统、回收系统、信号直播五大系统,兼顾挑战者生命安全和采集等多重功能。
发布会现场最大的亮点莫过于“飞鹰”系列宇航样服的惊艳亮相,这套宇航服是综合国内外航天服技术基础上研发的,具有真空防护、热防护视觉防护、主动温控系统、个人生保系统、高空远程通信及定位等功能,能够与高空伞包高度协同,整体结构为一体化软式结构,腰部快速穿脱结构。“飞鹰”宇航服也作为民营航天第一套可以商业使用的宇航服,其压力控制在 38-40kPa ,在结构上设计紧凑,穿脱方便,与伞包调控结构定制设计,在成功落地后自动接通大气环境。 同时,本次的跳伞设备和普通跳伞伞包也有不小的区别,将会使用国际顶尖公司提供的 AAD (低度自动激活设备)、三伞系统(引导伞、主降落伞、备降落伞)、特质的重力加速测试仪器和 4 级操作把手等构成,通过高配定制的特殊降落伞系统保证挑战者的万无一失。
组委会公布了本次“太空跳伞”的最终发生时间为 2018 年 7-8 月,首选位置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神州太空舱返回的地点 --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,候选位置为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。在经过无人测试、万米荷载测试和 2 至 3 万米的载人测试之后,再具体公布 2018 年最终的跳伞时间和地点。
针对关于太空跳伞的技术难点,主办方就氦气球在 4 万多米高空的荷载、舱体和气球瞬间脱钩问题、极速坠落如何解决眩晕等问题,主办方的技术团队阐述了相应的对抗措施,来确保挑战的顺利实施。 主挑战者、华人万米高空跳伞纪录保持者叶晨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这是在中国民间第一次发起对 临近太空探索的重大科研挑战事件,承载了国家和全民的中国梦。这次世界级高度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,希望通过严格的训练和严谨的科研态度,完成这次科研挑战。”
原文链接: http://news.youth.cn/gn/201704/t20170427_9603484_1 ...